糖尿病的药物治疗
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。其中口服降糖药主要分成6大类:磺脲类、格列奈类、二甲双胍、糖苷酶抑制剂、胰岛素增敏剂和DPP-4抑
1. 磺脲类:主要的作用原理是使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。这类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不一,剂量过大容易引发低血糖。药物有:优降糖、达美康、糖舒平、万苏平、亚莫利等。
2. 格列奈类:也是一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,作用快,维持时间短,最好在餐前即刻服用。如诺和龙、唐力。
3. 二甲双胍:主要作用在肝脏,使肝脏不会释放太多的葡萄糖,还能增加糖代谢,也有些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,还能控制体重。但这类药有消化道等不良反应,最好在餐中服用。如二甲双胍片。
4. 糖苷酶抑制剂:主要抑制小肠内消化糖类的酶,使葡萄糖吸收缓慢,餐后血糖上升也慢,所以应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。这类药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两种: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。
5. 胰岛素增敏剂:主要针对改善胰岛素抵抗,使肌肉及脂肪细胞等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。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吡格列酮。
6. 二肽基肽酶-4(DPP-4)抑制剂:GLP-1是人体内存在的主要肠促胰素,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LP-1分泌量显著减少。DPP-4抑制剂是新型口服降糖药,主要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-4而减少胰高血糖素养肽-1(GLP-1)在体内的失活,增加GLP-1在体内的水平。这类药物可以葡萄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,降低胰高糖素的过度分泌,有效提升人体自身降血糖能力,帮助患者实现“强效降糖、减少低血糖、保护胰岛细胞”的控糖目标。西格列汀是第一个上市的DPP-4抑制剂。
1 通过“生活方式干预 + 2种口服降糖药”血糖控制不佳时,可加用长效胰岛素,从0.2 U/kg/d开始,根据空腹血糖调节胰岛素的用量;若3个月后血糖不达标,需要换胰岛素方案。例如:二甲双胍 + 亚莫莉 + 来得时(甘精胰岛素)。
2 上述情况也可以采用“生活方式干预 + 2种口服降糖药 + 预混胰岛素”,预混胰岛素一般采用1-2次的注射方案。用预混胰岛素需要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(格列齐特、格列吡嗪、格列美脲等)。预混胰岛素可以选用 诺和锐30,诺和灵30R,优泌林25R,优泌乐25,甘舒霖30R等。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为:0.4-0.6 U/kg/d,通常按2:1分配至早晚餐前。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方案为:0.2 U/kg/d,晚餐前注射(仅用于甘精胰岛素无效,人胰岛素无效和拒绝2次注射的患者),如果空腹血糖在4.4-6.1 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>7.0%,或者空腹血糖> 6.1 mmol/L,不宜调大1次预混胰岛素方案,因为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。
3 胰岛素强化治疗:初诊断的空腹血糖>11.1 mmol/L患者,通过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(CSII)泵或用胰岛素多次注射(MDI)的方式调节血糖,2周后,92%的患者平均8天血糖达标,达标后2周停药,仅用生活方式干预,1年后,仍然有一半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。
上一篇:糖尿病的诊断标准
下一篇:糖尿病的并发症